潘建伟的量子纠缠通信为什么争议这么大?

 

想念那灵枫

2018-12-04

 

潘建伟做的量子通信在同行中没有争议。潘建伟的团队在《自然》《科学》《物理评论快报》等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,如果量子通信在同行中存在争议,最起码相关的期刊上也会有论文表明量子通信存在争议,而这样的论文没有。所谓的那些“争议”根本不叫争议,往往是因为媒体报道上的一些措辞不严谨,给读者造成了错误的引导;也有的只是一些人不懂瞎嚷嚷而已,跟着别人屁股后面嚷嚷量子通信是骗局,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样子。

 

第一点:国际学术界,大家都是同行,对基本的量子理论都很了解,而且也在做相关研究。所以,对于潘院士的研究成果,一眼就可以看出真假。故而对他们而言,根本就没有争议一说。而自媒体上,反对者多数都是对量子理论一知半解、全靠自己想象的嘴炮。所以,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和切实实践过的他们,很难理解潘院士的研究过程和结论,甚至是觉得潘院士的实验都是错误的。

 

第二点:争议的焦点之一就是量子纠缠,有些人从根本上就否认量子纠缠。他们认为量子纠缠根本就不可能存在,不可能存在这么超距的鬼魅般作用机制。故而也认为潘院士有关量子纠缠的研究结果,都是错误的。

 

第三点:目前利用量子纠缠实现量子通信还差的远,而且也有人指出量子纠缠不能传递有效信息,因为这样会导致超光速事件发生。虽然潘院士很多有关实现超远距离量子隐形态传输的研究结果,但是目前真正可以实际应用的是基于诱骗态BB84协议的量子密钥分发设备。这种设备并不是用来通信的,而是一种可以抗黑客窃听的加密技术。故而,有人认为潘院士的成果根本就不能叫量子通信。

 

其实我想说的是,科学允许质疑,但是千万不要盲目和恶意质疑。这样即是对别人成果的尊重,也是对科学应有的态度。